3月27日,應我院王銳教授邀請,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蘭州理論物理中心(籌)主任羅洪剛教授到物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

羅洪剛教授在虎溪校區理科樓LA106為學院師生作了題為《量子多體系統的困境與解決途徑初探》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羅洪剛教授首先分析粒子圖像導致的多體問題的困境并簡要提及相變研究的線索,然后提出粒子的有組織模式(圖案,pattern)可能提供一個解決途徑。然后,以一維橫場伊辛模型為例,演示如何生成圖案并應用于理解該模型的相變。羅洪剛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復雜的衍生現象背后的基本規則都是非常簡單的,尋找并揭示這些簡單的規則如何衍生出復雜的物理現象是理論物理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最后,羅洪剛教授與參會師生進行了熱烈地交流討論,并詳細解答了現場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

報告會結束后,羅洪剛教授受邀參觀了彭桓武書院。參觀結束后,羅洪剛教授與學院領導以及部分教師代表進行了座談,物理學院黨委書記韓忠、院長吳興剛、副院長陳世建、副院長胡自翔、部分教學團隊負責人以及青年教師代表參加了座談會。韓忠書記代表學院對羅洪剛教授來校交流指導表示熱烈歡迎,并為羅洪剛教授頒發了彭桓武書院指導教師聘書。隨后,與會老師與羅洪剛教授針對教育教學改革、課程建設、青年教師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羅洪剛,教授,蘭州理論物理中心(籌)主任,曾任蘭州大學物理與技術學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4-2017),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15-2019)。主要從事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包括強關聯物理、高溫超導、量子系統及數值重正化群算法及應用,在近藤 (Kondo 物理、高溫超導 C-軸電阻標度、高溫超導超流密度與 d波配對的實驗解釋、時間依賴的密度矩陣重正化群算法及量子化學密度矩陣重正化群算法、量子拉比(Rabi) 模型超輻射機理等方面取得較突出成績,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此外,羅洪剛教授長期堅守在教學一線,牽頭負責的理論物理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甘肅省級教學團隊;2018年負責的“依托物理學科培養新工科高層次人才”項目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提出“課程群”體系并付諸實踐,取得良好成效。